返回首页
42、洛带古镇花市坝17号改造工程规划设计方案
来源:亚林古建筑    发布时间:2019-06-23    点击:3439

提要
2018年10月25日,成都客家运业有限公司委托我司进行上场口花市坝17号等用地约2400余平米的部分危房建筑进行重建设计及环境整治,根据多次现场考察,特别对通往五凤溪方向古商道文化调研,依据规划部门初步要求,13版省规划院编制的洛带古镇保护性规划原则,结合上场口入口牌坊处无门前后区,通勤及消防车均不能从此进入街区的困境等交通问题,采用除按原风格重建原有部分建筑外,新增加了部分与上场口旅游配套的公用设施部分建筑,同时利用凹下约3米地形架空成地下车库。2019年1月,完成了建筑总平面规划、建筑方案及旅游策划大纲(另祥),此方案已上报批准中。

一、区位图

本项目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古镇东边成环公路(五环路东段)旁,总用地面积为 3.6724 亩,其南北长约 78.5 米;东西长约 52.4 米。

二、总平面现状图

     本地块现主要是成都客家运业有限公司用地,现大部分用地为临时停车场,南边据说为镇政府的暂时闲置小空地,西邻老街铺面及零星简陋房,东北为10间单层砖墙建筑的民居铺面

三、总平面规划设计方案图




四、指导思想


(1)原真性:保护历史文化的真实尊重传统文化、尊重地方习俗。


(2)科学性:针对市场的时效性,最大限度挖掘土地价值和潜力,科学合理定位街区功能。


(3)前瞻性:既要充分利用现状坡地,又要与时俱进的跟进时代发展,做到建设超前又切实可行。


 


五、规划目标


(1) 通过整治建设,打造与洛带古镇传统风貌相协调的历史文化街区,重塑古商道历史文化情景。提高古镇的文化内涵。


(2)保护历史文化环境,传承上场口商道历史文化遗迹,发展文化旅游产业,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


六、效果图         鸟瞰效果图(东南向远景)


效果图        老街铺面透视效果图


七、功能定位及功能分区

 

1、功能定位

       以本项目为洛带上场口位置,又是具有几十年客家运输单位所在地缘由,打造融展示当地上场口商道文化艺术、体验、展销、休闲等一体的洛带上场口等一体的古商道客家文化街区。

2、功能分区

       功能分区分为5个区:铺面及多功能厅区、花巷古商道客家文化展销/体验区、花巷东入口区、洛带上场口主商道展示区、地下车库区

八、用地布局规划

1、规划结构

     规划结构为一轴两片两点:一轴:花巷

     两片:铺面及多功能厅、展销及体验

     两点:花巷东入口、商道场景景观

2、开发强度控制

     本地块占地面积 2448平方米,本项目计容面积3318平方米;地下建筑面积1820平方米不计入容积率。其中:

     1)危房改造商业面积:底层老街商铺及内街(花街)部分商铺为原有危房改造项目,共742平米;

     2)恢复原有有记录但没有产权的商业面积:底层内街铺面部分约700平米。

3、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及基础设施

      除了以上底层的部分为危房改造商业面积及恢复原有铺面商业共1442平米外,其余3696平米均为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及基础设施性质

九、道路交通规划

      根据用地西北及东南分别与老街及成环路相交的特点,斜向设置了一条商道功能的街道,既解决此地增设底层铺面及古商道客家文化展销的功能,又可以缓解目前老街上场口入口处因没有门前区,出现的人流车流拥挤。同时使整个老街商家后勤所需通勤车真正畅通,必要时还能作为消防车通道的预备使用。

十、建筑规划

1、新街道标高及负一层设置:由于用地大部分低于东南处的成环路大3米左右,故构思首先将其新建街道及建筑地面抬高3米左右,既保证新街道与老成环路齐平,下面的空间再挖1米左右就可以作为停车车库及部分仓库。

2、街区主体建筑采用街道式布局,即解决了交通,又赢得了宝贵的铺面,同时因临街,二楼三楼功能也较易满足游人的消费需求。在两个过街楼的连接下,主题建筑形成了一个有文化古街肌理的布局。

3、建筑风格构思:为仿明清的成都地区及洛带当地街肆与名居风格,主要有仿古商道上的铺面、

4、建筑尺度:平面上为形成街道式小开间及较小进深的做法,在8.1米柱距的一半采用假柱形成,既解决了负一层车库等所需的大开间,由巧妙的满足了仿古街区小开间的需求。

  建筑高度按成环路市政道路面计算,其含阁楼最高的建筑高度为11.9米。另出屋面的楼梯间最高处为13.5米。

5、建筑色彩:按成都地区民居及洛带当地风格,原则采用黑色为主的主梁,黑灰色为主的小青瓦屋面。青砖墙,竹编粉墙等。

6、退距要求:北边退用地范围线1.1米,西边退用地范围线0.6米,南边退用地范围线6.0米,东边退用地范围线2.1米。东南面在规划部门要求退市政道路成环公路(五环路东段)10米的基础上,考虑到此处交通更加安全,又多退了3米。

十一、 古商道文旅景点布置图

一道:为设计规划横贯南北的花巷古商道,营造清末民初古商道民俗氛围,重点打造为地面古商道的车马轮毂痕迹、商道文字、诗词、图案等展示。

两片:一片墙(北边靠近老街):60多米古商道艺术墙,主要集中展示内容为东山商道的来往商旅故事及情景。

         一片场景:古商道运输工具集中展示区,约140㎡古商道运输工具场景。比如:鸡公车、轿子、挑夫、滑竿、马匹等。

 六点:南面仿古牌坊前后,靠近成环路,五凤溪到洛带的古商道地段。六个独立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还原古商道情景。并成为游客拍摄取景地。

其牌坊门外有4个:  

  1)左边八字墙“歇脚花市坝”;  

  2)右边八字墙“车马古商道”;  

  3)东山商道示意图(从五凤溪到洛带的线路、碑文、三道财神、五里坡、鸡公树等);   

 4)东山商道碑。

牌坊内2个:   

 1)左边为“脚子”塑像;(在洛带一带当地百姓把下力气的挑夫称之为“脚子”)   

 2)右边为车马雕塑。